目录

《中华文明史》精装本(第一卷)
中华文明史总绪论
第一节 世界四大古老文明
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涵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演进
第四节 中华文明史的分期
第五节 中华文明的未来
绪论
第一节 中华文明发生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神州大地的古代居民
第三节 神话、传说和历史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一节 文明胎动时期的经济
第二节 社会的分层化与复杂化
第三节 走向文明的不同道路
第四节 中华文明特质的初现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肇始——夏
第一节 夏朝的建立和中原地位的加强
第二节 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第三节 夏朝的社会与文化
第四节 夏朝周边的青铜文化
第三章 商周时期文明的兴盛
第一节 商周王朝的建立与华夏文明的兴盛
第二节 商和西周的宗法、分封与井田制度
第三节 商周礼制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反映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的发展与转型
第四章 辉煌的青铜文化
第一节 青铜文化中心的形成
第二节 规模宏大的青铜工业
第三节 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第四节 青铜工业带动下的手工业生产
第五章 铁器的应用和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铁器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新技术的采用与手工业生产的繁荣
第四节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与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第六章 商周时期的都邑与商业
第一节 商代都城和方国城邑

第二节 周代都城的发展
第三节 商业都会与富商巨贾
第四节 东周列国的货币和度量衡
第七章 汉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第二节 殷墟甲骨文在汉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汉字记录汉语的独特功能
第八章 商周时期的宗教与信仰
第一节 天神与祖先崇拜
第二节 筮占与周易
第三节 占星术
第四节 巫和史
第九章 教育的发达与学术的昌盛
第一节 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第二节 孔子与儒家学派
第三节 道家
第四节 墨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
第五节 兵家和兵书
第六节 数术和方技
第七节 从百家到一统的趋势
第十章 文学艺术的兴起与繁荣
第一节 先秦散文
第二节 《诗经》和《楚辞》
第三节 雕塑、绘画与工艺美术
第四节 音乐与舞蹈
《中华文明史》精装本(第二卷)
绪论
第一节 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国家干预的必要
第三节 大一统形势下的文化复兴
第一章 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创立和曲折发展
第一节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汉武帝改革
第三节 两汉经略边疆与开通丝绸之路
第四节 分与合:东汉后期至西晋的政治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开发与民族融合
第二章 官僚政治的确立与演变
第一节 官僚政治的奠基
第二节 文吏与儒生
第三节 官僚的士族化与门阀政治

第四节 官僚政治的艰难维系和继续进化
第五节 胡汉融合与南北朝官僚政治的复兴
第三章 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封建国家的限田政策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官私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商业的盛衰与交通的发展
第五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章 儒学的地位与演化
第一节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第二节 五经传承及其流派
第三节 《春秋》三传之争和今文古文之争
第四节 名教政治下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五章 魏晋玄学
第一节 清议、清谈与玄学
第二节 思辨的魅力
第三节 自然与名教
第四节 率性自然的魏晋风度
第五节 玄佛之间
第六章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出现
第一节 佛教传入中国
第二节 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发展
第三节 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道教的产生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第七章 史学与地理学的奠基与发展
第一节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新史学
第二节 纪传体断代史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节 地方史志的发达
第四节 地理学的成就
第八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
第二节 传记文学传统的确立
第三节 汉代辞赋与乐府
第四节 诗歌繁荣的前夜
第九章 艺术的全面繁荣
第一节 艺术新局面的开辟
第二节 建筑艺术的壮美与瑰丽
第三节 灿烂的汉画艺术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与画论
第五节 传统雕塑艺术的魅力
第六节 佛教雕塑与洞窟壁画艺术
第七节 书法艺术与书论
第十章 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天文历算
第二节 中医药学体系的奠定和发展
第三节 农业科学的进步
第四节 机械技术的新创造
第五节 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衣食住行
第二节 家庭与宗族
第三节 内容丰富的岁时娱乐
《中华文明史》精装本(第三卷)
绪论
第一节 在整合中创新
第二节 文明的新因素: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的繁荣
第三节 文化的下移
第一章 南北文化的交融与国家的统一
第一节 南北文化的交融
第二节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第三节 大一统格局下的边疆诸族文化
第四节 贞观之治与盛唐气象
第二章 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第一节 双向的文化馈赠
第二节 长安与敦煌:东西文化的交汇点
第三节 华夏文明的东传
第三章 经济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增长
第二节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发达
第五节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新型士人的出现
第一节 科举制度与统治基础的扩大
第二节 选拔机制与社会流动
第三节 “共治天下”与“共定国是”
第四节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中华文明史总绪论
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文明的出现,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人类既是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体现者。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时文明成果的积累也推动了人类的演进。人类自身和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成互动的关系。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编纂文明史,就是用文字把这创造和演进的过程记录下来。
文明可以分解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对应着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社会组织方式,以及人类的心灵世界(思想的、道德的、美感的)。前两个方面是具体可感的人类生存方式,是文明的外部现实。第三个方面是文明的另一种现实,即无涯无涘的思维的想象的空间。当然,精神文明也常常外化为物质的或政治的现实。人类正是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在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中,在发挥自由想象的过程中,创造了文明。这三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赖以建立的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又反过来推动或阻碍着物质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有时是这三方面同时推进,有时是某一方面或两方面领先,而其他方面相对滞后。
我们在本书中描述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特别注意用浓墨重彩描绘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如果说,人和人的创造是本书的中心,那么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则是本书的三根支柱。在描述文明发展的过程时,我们注意这三方面参差错落的情形,在不同的时期侧重不同的方面。
本书着重描述那些反映总体面貌的标志性成果,也就是那些对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成就。我们认为,分门别类地叙述科技、制度、思想、文艺等等方面的成就是必要的,但更需要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说明各个时期文明的进程和特点。文明史不同于科技史、制度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等等的简单拼合,更不是一部百科知识全书,既不能脱离各门专史,又要力求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力求作出总体性的描述。
研究文明史必须重视文献资料,也必须重视文物考古资料,并且努力将这两方面的资料结合起来,进行互证。本书对先秦文明史的论述尤其大量地运用了文物考古资料,在秦汉以后文明史的论述中也充分注意到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
考察中华文明史,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大格局。应当力求写出中华文明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各种文明的吸收和借鉴。
本书从事实出发,力求对事实作出准确的描述、考证与概括,概括就体现为理论。本书属于史学著作,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的结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回顾过去是为了瞻望未来。中华文明史应当在总结文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启发读者思考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世界四大古老文明
古埃及文明 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与具有大约46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从早期猿人算起,至今大约有350万到200万年,大约占地球历史的万分之四至万分之七。与人类的历史相比,人类的文明史也是短暂的,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大约只相当于人类历史的千分之三。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目前研究的结果,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早期文明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立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其出现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早期智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其出现大约在30万年以前;晚期智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出现大约在5万年以前。现代人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0000万年到4000年之间,“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纺织的出现。严格地讲,这时已从依赖天然赏赐,过渡到生产经济阶段”[1]。
新石器的使用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志。
人类古老的文明有四种,都是沿着江河发祥的。这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2]。
古埃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大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此后数百年间文明趋于成熟,开始使用象形文字,组织了国家,开创了法老专制政治。大约公元前2686年建立了第三王朝,从第三王朝至第十七王朝经历了许多变化。这期间,第三王朝建造了层级金字塔,第四王朝建造了吉萨的大金字塔和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第五王朝建造了太阳神庙。从公元前1570年开始的第十八王朝,到公元前332年第三十一王朝结束,这一千多年间内讧不断,外族屡屡入侵,战乱频仍。公元前332年,马...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20金币
  • 会员免费
  • 永久会员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提供如如下信息 1、支付凭证截图 2、下载页面的网址或者截图 3、在本网站上注册的账号(如果没有账号,建议使用QQ邮箱注册一个账号,以便我们将相应的积分充值到您的账户上)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APP或城通网盘软件APP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密码见括号内,不包括括号(http://361tsg.com)或(361tsg)或资源说明。 如果发生错误,一般是两种可能: 第一、密码的前后是不是输入了空格,解决方案检查密码重新解压。 第二、下载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解决方案重新下载 第三、如仍有问题请参考如下教程 https://361tsg.net/jieyawenti

网络资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