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郑燮《竹石》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燮《竹石》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
郑燮《山中雪后》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
郑燮《题画兰》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
郑燮《山中雪后》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郑燮《新竹》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
郑燮《满江红·思家》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
郑燮《题画兰》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
郑燮《咏雪》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
郑燮《满江红·思家》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郑燮《竹》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
郑燮《沁园春·恨》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
郑燮《题画竹》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
郑燮《满江红·思家》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
郑燮《淇澳青青水一湾》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
郑燮《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
郑燮《满江红·思家》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
郑燮《满江红·思家》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郑燮《竹》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
郑燮《小廊》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
郑燮《咏雪》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
郑燮《窘况为许衡州赋》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
郑燮《题画竹》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
郑燮《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
郑燮《满江红·思家》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
——
郑燮《满江红·思家》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
郑燮《满江红·思家》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
郑燮《淇澳青青水一湾》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
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
郑燮《念奴娇·胭脂井》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
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
郑燮《窘况为许衡州赋》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
郑燮《窘况为许衡州赋》
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
郑燮《窘况为许衡州赋》
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哥哥字。
——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郑燮《新竹》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