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美洲五百年:一部西半球的历史
巴尔干五百年: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到21世纪
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1918
浪漫主义革命:缔造现代世界的人文运动
美国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史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现代社会的形成:1500年以来的社会变迁

目录
第一章 大美洲?美利坚?
独一的美洲
大美洲的分化
例外主义的诱惑
第二章 首次殖民后:美洲最初的“常态”
文明的中心
文明的传播
环境温床:沙漠和热带
文明的分布
第三章 殖民地美洲:分化及其限度
传统优势的延续
殖民地宗教
新世界与旧世界:世界历史中的殖民地美洲
旧世界与新世界:殖民经历如何团结起整个美洲
殖民地的稳态
第四章 独立时代
转向内陆
美洲艺术概览
走向独立
形势裂变
第五章 独立:新的依赖
美洲19世纪的并行历史
边疆
边界以外的族群
黑人的历史
第六章 美国世纪
帝国式共和国
从后帝国主义到反殖民化
从帝国主义到影响力
美洲的陪跑失败者
第七章 回顾与展望
法利赛人的收获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版权页

第一章 大美洲?美利坚?
美洲人为“美洲(亚美利加)人”(Americans)的称呼常争论不休。对《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里的合唱队来说,“亚美利加”是一个异乡,有些人就“喜欢待在那里”,它是一种情绪,一种他们在波多黎各显然无法获得的情绪。加拿大人则写信给美国的报纸抱怨,区区一个国家的公民怎么能篡夺整个“美洲人”的称谓。西班牙知识分子阿梅里科·卡斯特罗(Américo Castro)之所以得名“阿梅里科”,是因为他出生在驶向阿根廷的船上。在南美洲的很多地方,美利坚合众国的人被叫作“北美人”(norteamericanos),然而,生活在最北端的美洲人实际上是因纽特人,而美国的疆域最北只到北纬48°。惠特·斯蒂尔曼(Whit Stillman)执导的电影《巴塞罗那》讲述了外派到西班牙的美国人如何尝试应对反美主义,其中有一个人物,很厌恶西班牙语中“美国人”(estadounidense)的说法,因为这让他觉得被叫作“愚蠢”(dense),受到了轻视。美洲人相互之间的称谓里有许多——盎格鲁人[1]、非裔(Afros)、印第安人(indios)、拉美裔(Latinos)、高加索人(Caucasians)——都多少牵涉到其他大陆。而某些少数民族现在享有的名称带有其优越性,如美洲原住民、美洲土著(indígenas)、第一民族,美洲的其他人在这些称谓上找不到完美的归属感。没有哪一种说法适合所有人。
可美洲曾经是那么独特的“新世界”——纯粹而简单。在想象中,它本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类别,一个单独的政体,这个家园里孕育出一种庞大而包容的同一性。然而,除非出于虔诚或修辞需要,泛美主义早已不复存在。和“欧洲”一样,美洲也是一个积重难返、四分五裂的大陆。遭受民族主义的蹂躏之后,美洲必然在分裂和嫌隙中经历痛苦的重建,其间还面临对立身份的形成。本书尝试对西半球进行心理重建,旨在整体地看待西半球,并追溯包容所有美洲人的共同历史。
[1]Anglos,即英裔美洲人。——译者注(下文脚注若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注)

独一的美洲
到底有多少个美洲?曾几何时,只有一个,至少在西半球以外的旁观者眼里是如此。过去,在大美洲还没分疆定界之前,这片土地很早就拥有某种统一性和完整性。“美洲”这个词最早在欧洲语言中诞生时是以单数形式出现的。根据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或者,至少是一位如此署名的作家)的报告,在今天委内瑞拉、圭亚那和巴西一线沿岸发现了新的土地,这些土地成为首批被称为“亚美利加”的地方。1507年,宇宙学家(cosmographer)马丁·瓦尔德塞弥勒(Martin Waldseemüller)在他制作的一版地图和随后发表的论文里,为纪念亚美利哥而创造出了这个命名,但他很快就后悔了;他意识到,那些被他归功于亚美利哥的大发现,其实真正应归功于哥伦布。他在接下来的一张地图上,停用了这一名称,但为时已晚。在当时的人看来,在整体都界定模糊的西半球内,“亚美利加”展开了更多不为人知的部分,随着后续远征队一连串更深入的探险活动,这片土地仿佛在不断扩展。对最早侦察到“新世界”的那批探险家和最早绘制这片疆土的欧洲制图师来说,它的统一性显而易见。其中有些人最开始用一道非常狭窄的海峡把它划分成两半;而其他人描绘的“新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南美洲,他们把北美洲仅仅绘成亚洲的一个海角。无论如何,将整个西半球呈现为单一大型陆地的惯例在16世纪20年代得以固定下来。
欧洲人的思想首度接触到美洲这一概念的头几年,好像干脆要把整个西半球否认掉,把承认它存在的主张当作欺骗或错觉,不予理会;或者将其归为亚洲的一部分,因为这样做更简单。西半球的存在从而显得更为非同寻常,而且更加新奇。在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地理学家曾猜测,在西面海洋的荒僻深处存在着一片未知的大陆。可这只是少数人的执念,遭到怀疑者的嘲笑。有观点认为,有个无比广阔而独立的地方,犹如一个“新世界”,一直都没被人看到过,等待着被发现,但这样的想法对旧世界的人来说似乎难以置信。在海上英雄传奇故事充当科幻作品的中世纪,连这些故事的作家普遍都更偏爱给大西洋点缀上星星点点的岛屿,将其作为英雄们冒险之旅的背景。当时,推测性海图的绘制者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15世纪流传下来的一些地图中,也描绘出了一片西方大陆,并以黄昏之神赫斯珀洛斯女儿们的名字命名,这灵感来自大力神的传说,传说中大力神为抢夺金苹果袭击了她们的花园。)
15世纪,宇宙学家在审查跨洋航海项目的时候,大多对通过探险活动发现新大陆的可能视而不见。他们认为,自己熟知这个世界的全部。即使是发现美洲的哥伦布,也不愿意相信有这样的地方存在。虽然他的地理观念总反复无常,还倾向于根据读者的幻想和偏见来变换主意,但总体上他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太小,再无法容纳下一个未知的半球;那个他宣称发现的“新世界”,在他自己的估算中,其实只不过是这个旧世界里一个新的组成部分——欧亚大陆东端的尽头,古人曾苦苦搜寻的“印度群岛”。
然而,大约在哥伦布航行之前的一个世纪,有观点认为像美洲这样的陆地可能确实存在,这一观点赢得了一定的市场。这要部分归因于广义上的文艺复兴运动,即在西欧范围内对古代经典文本富有进步意义的重新发现。在古代,主流的地理传统就已经认识到世界大概有多大了。公元前3世纪,希腊有位图书馆长叫厄拉多塞(Eratosthenes),他曾测量过地球,而且相当准确。他测出的赤道长度值,相当于现代度量体系中的40000千米[1],其中,综合运用了三角法(这绝对可靠)以及实地测量(这部分还有待商榷)。总之,很明显还有空间可以容纳下“另一个世界”,即“对跖地”(the Antipodes),这是对此抱有信仰的地理学家们对它的称呼。
在15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推崇古典学所提倡的一套以人为本的课程,他们中有一些人提请人们关注古代有关对跖地的推测。1423年,古代地理文本中最富启发性的一部来到“拉丁基督教世界”:斯特拉波(Strabo)的辩护书,这部著作于公元前1世纪在希腊写成,维护了自荷马时代以来的传统世界图景。根据斯特拉波的猜想,这块未知大陆的位置,大致是在哥伦布和其他大西洋航海家可能期待找到它的地方。“也许,”他写道,“同在这个温带,有人居住的世界实际上有两个,甚至更多,尤其在大西洋上接近雅典所处纬度的区域。”以斯特拉波的整体思想为背景,这一言论似乎只是出于讽刺;但是,要从一个来自陌生年代和文化的文本中发现讽刺本身就非常困难,而哥伦布同时代的一些人就把这段话当真了。当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归来时,人文主义地理学家便开始猜测,他已经到过对跖地。听闻这一消息的人越多,这种确信就越坚定。美洲大陆及其岛屿的各个组成部分——不管到底有多广袤,到底拥有多么丰富的多样性——至此都融为了一体。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把美洲视为一体就是个错误的认识。哥伦布抵达之前,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他们对这片土地太过熟悉了。统一的西半球是被强加的概念,在其背后推波助澜的,是那些对其广袤程度几乎毫不怀疑的想象,或是那些急于把它缩小至可控版图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追寻东方香料的商人毫不费力地涌向这里。旧世界人们的头脑中似乎在排斥美洲疆域大小和复杂程度的真相。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有关美洲的真相真正沉淀下来并被完全理解。16世纪20年代中期,维拉扎诺(Verrazano)以为他可以从大西洋这边的卡罗来纳海岸直接看到太平洋。16世纪的大多数地图都把北美挤压成狭长的部分。17世纪初,在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英国殖民者想当然地以为能够通过越野行军抵达“南海”(South Sea)。早期在密... ...

[下载参考地址] :双盘下载(百度网盘+诚通网盘)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隐藏内容

20220929-A0880观察家精选系列(套装共7册).epub

文件资源解压密码为:361tsg

不会解压怎么办?[解决方案]

-----------------------------------------------------

城通网盘版:

城通网盘访问密码:9391

不会使用城通网盘怎么办?[解决方案]

-----------------------------------------------------

百度网盘版:

提取码: yhb8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