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本书尚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其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为教材。

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性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本书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的经济学教材!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作者简介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精彩书评

  这本书的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张维迎

  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

  ——梁小民

  “我尽力地把自己放在经济学初学者的位置上。我的目标就是强调学生应该而且也会发现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所在。”

   ——曼昆

目录

第1篇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1.1.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新闻摘录激励型工资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1.2.2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资料 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1.2.3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3.1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3.2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3.3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新闻摘录 为什么你应该学习经济学

1.4 结论

参考资料 如何阅读本书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1.1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2.1.2 假设的作用

2.1.3 经济模型

2.1.4 我们的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

2.1.5 我们的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2.1.6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参考资料 什么人在学习经济学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2.2 华盛顿的经济学家们

新闻摘录 橄榄球经济学

2.2.3 为什么人们总是并不遵从经济学家的建议?

2.3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2.3.1 科学判断的不同

2.3.2 价值观的不同

2.3.3 感觉与现实

2.4 出发吧

新闻摘录 环境经济学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附录 绘图:简单的复习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3.1.1 生产可能性

3.1.2 专业化与贸易

3.2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3.2.1 绝对优势

3.2.2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3.2.3 比较优势与贸易

3.2.4 贸易的价格

参考资料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遗产

3.3 比较优势的应用

3.3.1 泰格尔·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

新闻摘录 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

3.3.2 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

3.4 结论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4.1 市场与竞争

4.1.1 什么是市场

4.1.2 什么是竞争

4.2 需求

4.2.1 需求曲线: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4.2.2 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4.2.3 需求曲线的移动

案例研究 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

4.3 供给

4.3.1 供给曲线:价格与供给量之问的关系

4.3.2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4.3.3 供给曲线的移动

4.4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4.4.1 均衡

4.4.2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新闻摘录 氦气市场

新闻摘录 自然灾害之后物价上升

4.5 结论:价格如何配置资源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5.1 需求弹性

5.1.1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5.1.2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5.1.3 中点法:一个计算变动百分比和弹性的更好方法

5.1.4 各种需求曲线

5.1.5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5.1.6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和总收益

新闻摘录 能源需求

5.1.7 其他需求弹性

5.2 供给弹性

5.2.1 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5.2.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

5.2.3 各种供给曲线

5.3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5.3.1 农业的好消息对农民来说会是坏消息吗

5.3.2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5.3.3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5.4 结论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6.1 价格控制

6.1.1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案例研究 加油站前的长队

案例研究 短期与长期中的租金控制

6.1.2 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案例研究 最低工资

新闻摘录 查韦斯总统与市场

6.1.3 对价格控制的评价

6.2 税收

6.2.1 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6.2.2 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案例研究 国会能分配工薪税的负担吗

6.2.3 弹性与税收归宿

案例研究 谁支付奢侈品税

6.3 结论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15章 垄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术语表

索引

精彩书摘

  第1篇 导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econom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os,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各个家庭成员分别去做什么,以及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回报: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其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和一个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以及谁来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开发电脑软件。一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就必然需要将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进行分配。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正如每个家庭成员都不可能得到他(或她)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一样,社会上的每个人也不能达到他(或她)希望的最高生活水平。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全权的独裁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来配置的。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他们做多少工作、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品的众多买者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该物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几个中心思想把这个领域统一起来。在本章中,我们将阐述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即使你开始时完全不懂这些原理,或者它们并不能使你完全信服,也不必担心。在以后各章中,我们将更充分地揭示这些思想。这里介绍的十大原理只是为了让你了解经济学所研究内容的概况。你可以把这一章作为“即将到来的魅力的预演”。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你可能听到过一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抛开语法不谈,这句格言包含了相当多的真理。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问。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呵以把时间在这两个学科之间进行分配。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功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一小时。

  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的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们也可以为自己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典的权衡取舍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地用在保卫其海岸免受外国入侵的国防(大炮)上时,其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在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所带来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它们降低了效率。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是,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为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l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因为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因为环境管制条例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因为帮助穷人扭随了工作激励而弃之不顾。然而,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I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主要的利益是丰富了知识且一生中拥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上述计算方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它计算在内的某些成本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饭。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大学里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所以他们通常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会遇到一些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它们要决定雇用多少工人和制造并出售多少产品;你也会遇到一些人,他们要决定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并用赚到的钱购买什么物品与劳务,以便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当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时,你面临的决策不是在快餐和猪排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再多吃一勺土豆泥;当考试临近时,你的决策不是在放弃考试和一天学习24个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一小时时间复习功课而不是看电视。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出决策。

  例如,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美国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个,即500美元。人们很容易就此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而事实上,一个理性的航空公司往往会通过考虑边际量而设法增加利润。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把票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虽然每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软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

前言/序言

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虽然自从马歇尔那个时代以来,我们对经济了解得更多了,但对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在今天依然如同在1890年他的教科书第1版出版时一样正确。

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为什么你还应该从事经济学的学习呢?原因有三个: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起你的好奇心。为什么在纽约市找公寓如此困难?为什么如果旅客周六停留一个晚上,航空公司对往返机票的收费就要低一些?为什么约翰尼·迪普(Johnny Depp)作为电影明星得到的报酬如此之高?为什么许多非洲国家的生活水平如此低下?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而另一些国家物价稳定?为什么在一些年份找工作容易,而在另一些年份困难?这些只是经济学课程可以帮助你回答的许多问题中的几个。

学习经济学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要做出许多经济决策。当你是学生时,你要决定在学校学习多少年。一旦你参加了工作,你要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你的储蓄用于投资。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要管理一家小企业或一个大公司,而且你要决定为你的产品制定多高的价格。本书各章提出的观点将使你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如何最好地做出这些决策。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

学习经济学的第三个原因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各种不同形式税收带来的负担是多少?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的影响是什么?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政府的预算赤字如何影响经济?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经济问题总是萦绕在市政机关、州长办公室和白宫的决策者的脑海里。作为一个选民,你可以帮助政府在这些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政策之间作出选择。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将有助于你履行这一职责。而且说不准,也许有一天你自己也会成为那些决策者中的一员。

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