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1667年出生于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兼有英格兰和爱尔兰的血统。1660年,父亲与其兄古德文一起来到爱尔兰谋生。他们在都柏林的法院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不幸的是,父亲染上了重病,在斯威夫特生下来不足七个月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斯威夫特母子俩早年的生活十分贫困,基本上是靠伯父古德文的帮助才勉强维持生计。斯威夫特一岁的时候,被其保姆拐到英国直到四岁的时候才返回到居住在爱尔兰的母亲身边。此后,伯父古德文就担负起了教育他的责任。六岁时,他被送入了据说是爱尔兰最好的寄宿制学校念书,十四岁中学毕业之后旋即进了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主要攻读哲学和神学。然而,斯威夫特对神学没有丝毫的兴趣,他所钟情的是历史和文学、故而极其厌恶课堂上讲授的神学和种种形而上学、玄乎其玄的繁琐哲学。毕业之际,斯威夫特只领到一张“特许学位”的文凭,这是大学当局颁发给他们认为没有学术成绩、不堪深造的学生的。怀揣对渊博知识的渴望和对今后仕途的考虑,斯威夫特继续留在三一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但不幸的是,出于安全的考虑,1688年的政变迫使他和许多其他的英国学生返回了英国。斯威夫特敏感、孤做,以及幼时的家境贫寒促成了他愤世嫉俗、桀骜不驯的性格。之后,他不得不往来于英国和爱尔兰之间,为谋生计而一直奔波不已。直到1689年,这位毫无阅历的青年才获得独立工作的机会,即为一位显贵亲戚、退休大臣、外交家和随笔作家——威廉·邓普尔担任私人秘书。他在穆尔的庄园工作长达十年之久,直到邓普尔去世。

在穆尔庄园工作的这十年期间对斯威夫特以后的生活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名作,在勤奋练笔之余,还结识了当时出入庄园的很多有名的政治家和作家,不但拜谒过威廉三世,而且还积极参与了很多在庄园里举行的有关政治、时事、文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讨论。这些活动不仅让他深入地了解了许许多多统治阶级的内幕,还提高了他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邓普尔既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又是才华横溢的散文家,他渊博高深的学识和高屋建瓴的文化涵养对斯威夫特的为人处世以及之后的文学创作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闲暇之时,他便开始尝试创作一些诗歌,而且还把这些诗歌寄给自己的表哥——当时名噪一时的大文豪德莱顿,希望他能给予一些指点和帮助。然而事与愿违,德莱顿却给他泼了一头冷水,深深地伤害了斯威夫特的自尊心。1697年,斯威夫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书的战争》(The Battle of Books),该书是对史诗的滑稽戏仿,描绘了"古今图书"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让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希罗多德和当时“古今之争”的两派主将如威廉·坦普尔,威廉·沃顿等相互之间展开混战。该书对英国文学作品的贫乏和浅陋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评。1698年,他又完成了另一部著名的讽刺作品《木桶的故事》(A Tale of a Tub),但到1704年才出版,被认为是英国启蒙主义者揭露批判教会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书的内容主要是一个寓言故事,作者借寓言无情地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本质,尖锐地评判了各个教派阳奉阴违的真实面目,其对整个宗教的讽刺意义极其深远,即便是在当今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邓普尔去世之后,斯威夫特便做了爱尔兰总督的私人秘书,后来还当了一段时间的牧师,并在1702年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学位。这期间他常常往来于爱尔兰和伦敦之间,并接近当时执政的辉格党,开始从事一些社会政治活动与此同时,他还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写了大量的政论文章。1710年至1714 年,斯威夫特又靠拢托利党,并为托利党的内务大臣服务,为其主编《观察家报》(The Examiner),还发表了不少政论作品。此时,他已成为极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之一,但却始终没有担任任何的正式职务。托利党失势之后,斯威夫特便于1713年去了爱尔兰,任都柏林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教长。

爱尔兰是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斯威夫特定居爱尔兰之际,正值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时期,爱尔兰在英国的残忍剥削和殖民统治之下,工业发展几乎停滞,农业和贸易更是凋敝,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极点。斯威夫特亲眼目睹了爱尔兰民不聊生、盗匪横行的局势之后,深切同情爱尔兰人民的贫苦境遇。为了帮助爱尔兰人民摆脱困境和被奴役的地位,他用自己犀利的笔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讽刺诗,猛烈地抨击了英国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1720年,他匿名发表了《关于普遍使用爱尔兰纺织品的建议》(A Proposal for the universal use of Irish Manufacture),指出英国的残暴侵略使爱尔兰生产凋敝,号召爱尔兰人民共同抵制英国货,并努力发展本国工业。1724年,斯威夫特的《一个布商的书信》(The Drapler'sLetters)的小册子,再次掀起了爱尔兰人民抗英的爱国热情。他在这本小册子里,假借爱尔兰一个布商的名义,抗议英国统治者特许一个英国商人替爱尔兰铸造贬值铜币,并以此来掠夺爱尔兰人民的罪行。他呼吁全国人民拒绝使用这种货币,他还指出,爱尔兰人民享有和英国人一样平等自由的权利,接受这种货币,就等于接受奴役。爱尔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共同指责英国统治者疯狂掠夺爱尔兰人民财富的各种倒行逆施。此时的斯威夫特成了爱尔兰人民的民族英雄,深受爱尔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1729年,斯威夫特发表了一篇最为辛辣的政治论文——《一个温和的建议》(A Modest Proposal)。该文愤怒地谴责了英国统治者奴役和剥削爱尔兰人民的残酷事实,指出爱尔兰人民已经没有生存之道,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吃掉或者卖掉自己的"孩子"。这篇文章因猛烈地抨击英国统治者压迫、剥削和奴役爱尔兰人民的残酷事实而广为流行,先后重印了十几次。斯威夫特的作品代表了爱尔兰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极力拥护和深情爱戴,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他作为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思想领袖的地位。1726年,斯威夫特完成了他唯一的小说《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的写作。这部小说是他在1720年至1725年间参加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创作的,该小说因其独特的夸张、离奇的异事和辛辣的讽刺意味而轰动一时,一周之内第一版便售罄。斯威夫特晚年重病缠身,精神分裂,头晕耳聋,听觉和视觉几乎丧失殆尽。1745年10月19 日,78岁的斯威夫特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按照他自己的意愿,人们把他安葬在了他晚年当过教长的那个教堂里。

《格列佛游记》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描写了格列佛的四次游记——小人国(利立浦特)游记、大人国(布罗卜丁赖格)游记、飞岛国(勒普塔)游记和您纲国游记。在这四卷的游记当中,斯威夫特既描写了异域的风土人情,又将自己对时事政治、人性的感受认识融于叙述议论之中,在厌恨和悲观的背后,蕴含着一种斯威夫特对社会和人性苦涩的忧世情怀。

格列佛乘坐的“羚羊号”轮船在太平洋上遭遇了风暴,被风浪刮到了利立浦特岛上。于是,开始了他在小人国里的既惊险又刺激的游玩。在小人国里,格列佛遇到了身高只有六英尺但野心却和欧洲人一样大的侏儒。他们不但对外贪得无厌、阴险歹毒,而且还对内相互尔虞我诈、妒忌排挤...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