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楔子
1906年,清政府在河南彰德举办了新军秋操,检阅南北新式陆军的编练成果。不曾想,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在5年后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主力军。而参加本次秋操的五位新军将领: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则连续成了民国初年的五届总统。同时,民国第一位总统孙中山正趴在东京的榻榻米上,写作《革命方略》,勾画共和国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孙中山:中国第一位总统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但在他的时代,有人叫他是“孙大炮”。在广东话中,说一个人“放炮”是批评他说大话的意思。叫某人“大炮”就是说他说的多做的少,或者说的话难以实现,脱离实际。孙中山的失败和他的个性以及时代都有关系,更和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位”总统有关。“第一”就意味着你要在前无古人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摸索前行,凭着感觉给后人探路,难免会失利乃至犯错误。
思想发轫:西方归来的革命者
革命起步:领袖是如何炼成的
总统生涯:仓促民国和空降总统
南北统一:议和与让位
北京之行:君子遭遇两面派
“多用匪类”:不靠谱的依靠力量
名垂不朽:孙中山之死与身后事
第二章、袁世凯:路过民主共和的门口
袁世凯是个能臣,更是名干吏,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又是民国各个总统中名声最差的人物,差到可以用“遗臭万年”来形容。作为横跨在清朝和民国初期的主角,袁世凯心中欣赏西学和近代化器物,但根子是传统的,是旧官场的。他判断错了时局,为权力所诱惑,认为共和制不适合国情,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帝国,结果酿成了悲剧——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还是对于时代,这都是一个悲剧。
戊戌变法:告密者还是自首者
晚清重臣:练兵与办新政
东山再起:“养病”与逼宫
宋教仁案:幕后主使?庇护凶嫌?
艰难抵抗:袁世凯与“二十一条”
洪宪帝梦:中国还得有皇帝?
后袁时代:民国从此成乱世
第三章、黎元洪:菩萨总统梅开二度

黎元洪曾经发表通电,把自己和当时的主要政治人物相比较:“沈机默运,智深勇沈,洪不如袁项城(袁世凯);明测事机,襟怀恬旷,洪不如孙中山;艰苦卓绝,壹意孤行,洪不如黄善化(黄兴)。”但就是这么一个资质平庸、看似忠厚老实的人在大混乱时代两次出任总统,死后倍极哀荣。其中原因何在?是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吗?不是,黎元洪除短期执掌湖北政权外,无兵无卒,几乎是光杆司令。湖北话“黎”、“泥”发音相近,身宽体胖被称为“黎菩萨”,暗讽他身处高位、自身难保。要理解这个菩萨总统,我们必须把历史回放到1911年10月10日的晚上……
武昌首义:别无他选的都督
张振武案:诬陷案背后的黎袁斗法
被迫离鄂:黎元洪搬进了瀛台
府院之争:引狼入室成复辟
法统重光:尽职演员与虚假闹剧
息影津门:黎元洪的隐居时光
第四章、冯国璋:典型军阀与非典型总统
和那个时代许多出身贫寒后来显赫的人物一样,冯国璋也走了一条从军掌权的发迹之路。论年纪冯国璋比袁世凯长半岁,又是以教官身份进的小站,所以被北洋系统尊称为“四哥”,后来成了直系军阀的首领。虽然富贵加身,可还是脱不了和许多穷苦出身的人物一样的毛病,性格谨慎犹豫,缺乏宏大的政治视野,还有贪财吝啬的毛病。当黎元洪去职,大总统的宝座向当时的副总统冯国璋招手的时候,冯国璋踌躇再三,最终选择了北上就职。这一去,冯国璋蒙受重创,一年以后黯然去职。
发迹之路:冯国璋的早期经历和性格
虎踞南京:军阀割据开始了
四哥快来:与段祺瑞的明争暗斗
进退两难:总统位上走末路
第五章、徐世昌:民初乱世的文人总统
要想研究文人在乱世之中的表现,就去研究徐世昌吧!在晚清当过内阁副总理,又在民国当过国务总理和总统的徐世昌,是“文人从政”的典型。他浑身上下散发着古代中国文人的气息,里里外外沾染了清朝官场习气,和北洋军队关系密切却始终没有直接掌握军队。北洋将军在混乱的民初政局中将老资格的“老好人”徐世昌推举为大总统,看中的是他在北洋系统的资历和声望;而历史选择这么一位总统,又一次演绎了乱世文人的政治命运。
艰难崛起:穷秀才的“仕途三道坎”
总督东北:在晚清政坛的短暂作为
居中调停:前清遗老和民初“老好人”
偃武修文:文人总统不如意
津门寓公:徐世昌的晚景与晚节
第六章、曹 锟:总统的诱惑力

曹锟的崛起过程就是一个草根神话。他凭靠表面忠厚糊涂、实则精明清醒的性格,凭借长期经营直隶的军力和财力,更靠手中“最大的本钱”吴佩孚的勇敢善战,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军阀。独霸中原后,他一意孤行,操纵国会贿选当上了总统。总统的诱惑力就那么大吗?曹锟对于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解在贿选的答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误,而是整个民国初年的错误。从贿选成为总统的那一天起,曹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贿选闹剧:“今日仍无总统”
曹锟崛起:大军阀原是小布贩
曹吴配合:最大的本钱
末年流寓:晚年不如意和保守晚节
后记:大变革时期的大人物

楔子一
清朝末期,社会动荡,凡是当时有权势的人都和军队沾点儿关系。民初的多位总统就是行伍出身。所以要介绍他们,就要从军队说起了。这里要说的军队可不是清朝的旧式军队,而是清廷仿照西方组建的“新式陆军”。1903年,清廷成立练兵处,在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大规模编练新军,裁汰旧营。练兵处雄心勃勃地制订了“编练三十六镇新军”的宏伟计划,计划在十八个行省各编练两镇新军,合计三十六个镇。(1)
为此,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还从极其窘迫的财政中挤出资金来投入新军中去,希望能就此重振国威,维护统治,对新军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但是由于各省的驻军基础和财力不同,编练新军的进度也千差万别。到清朝灭亡时,多数省份只搭起了某某镇(师)的架子,没有编练满员,少数省份只搭起了某某协(旅)的架子。其中编练成绩最出色的首推袁世凯主持的直隶新军,其次是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军。前者有六镇之多,被称为北洋新军,后者有一镇加一个混成协,被称为南洋新军。这两支部队一南一北,是清廷寄予厚望的擎天支柱。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秋高气爽。清朝政府为了检验“新式陆军”的编练成果,决定在河南彰德府(今河南安阳)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用当时的话叫“秋操”。(2)
为检验新军的编练成效,清廷从1905年就开始举行秋季会操,各国驻华武官、中外记者和各省代表都受到清廷邀请,前往观操。1906年,清廷扩大秋操规模,让南北洋新军聚集彰德对抗演练,检验军队战斗力。
南军由湖北新军第八镇混合河南新军第二十九混成协组成,由张彪任总统官、统黎元洪为统制。北军由北洋新军第五镇和曹锟统领的第一混成协组成,段祺瑞任总统官。北军驻安阳城南,南军驻汤阴城北,全副武装,总计有马、步、炮、工、辎重各兵种人员三万三千余人。清廷最精锐的家底就在这了。
10月21日两军进入演习区域,翌日正式对垒。霎时间,百年不见烽火的中原大地炮声隆隆,枪声不断,人喊马嘶,尘土飞扬。新型炮兵、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依次操练冲锋战、遭遇战、防守战。工兵忙着设雷布雷扫雷,辎重兵保障后勤。这一切都是古老的中原大地第一次见到的。秋操中,南北两军棋逢对手,打得难分难解,针锋相对。后来眼看就要变成一场真实的鏖战了,南北方军官费了好大力气联络沟通,才将双方官兵劝解开。负责秋操的袁世凯和铁良临时决定,将计划一周的演习提前到25日结束。南北两军举行了联合阅兵式,尽欢而散。
《续安阳县志》记载,本次演习“列阵数十里,错综变化,出奇制胜,极战争之能事。外宾作壁上观者,咸称赞不置。”
然而,彰德秋操最大的看点不是编练齐整的新式军队,而是本次秋操聚集了清末民初的大批风云人物:练兵大臣袁世凯和铁良担任检阅大臣,王士珍为演习总参议,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徐世昌负责秋操参谋处。对阵的南北总统官黎元洪和段祺瑞自不必说了。曹锟、冯玉祥等人当时还只是小字辈,日后的作为却不在前面诸公之下。这次秋操还帮助了一个日后的重要人物登场了,他就是蔡锷。之前惯由高级军官担任审判员,但是身为下级军官的二十四岁的蔡锷,竟被袁世凯一眼看中,平地一声雷,破格提拔这位小伙子为审判员,蔡锷于是跻身于朝廷大员的行列...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