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下辖9个镇。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自2100多年前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两关:玉门关、阳关;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起,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中西交通中转站和西域门户,曾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更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年间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的辉煌。
地名由来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  ;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  ;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 ;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

夏、商、周: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在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
战国: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后大月氏强盛,兼并了原来的羌戎。
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
秦代:敦煌地区为月氏人驻牧地,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此处是月氏人的属地  ,亦称月支、禺知的属地,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实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西汉:汉初,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锡尔河流域和阿姆河流域。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汉武帝继位后,于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刘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使整个河西走廊首次纳入华夏版图。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 
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来自西域的物产亦传播至中原地区。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朝设酒泉郡,置郡府、太守,敦煌县属之。元鼎六年(前111年),酒泉郡西部之地,设敦煌郡,于敦煌置郡府、太守,下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县,各置令长。
东汉:复改敦德为敦煌,广桓为广至。
永初元年(107年),汉廷罢西域都护。
元初七年(120年),又置西域副校尉,代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事务,治所设在敦煌。敦煌遂成为中原王朝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敦煌太守实际上代行了护西域副校尉“西抚诸国,总护南北道”的职责。
三国:属魏,建置同汉制。敦煌太守兼任西域都尉。分广至县置宜禾县。
西晋:敦煌郡属凉州,辖昌蒲、敦煌、冥安、龙勒、效谷、广至、宜禾、渊泉、乾齐九县。郡治在敦煌。
莫高窟:元康五年(295年),晋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冥安、悬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
东晋: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割据政权。
永和元年(345年),前凉张骏把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并为沙州,治所在敦煌。
隆安四年(400年)十一月,李暠自称凉公,据敦煌建都,建元庚子。
义熙元年(405年),改元为建初,李暠迁都酒泉。
南北朝:北魏初(424年),废敦煌郡,置敦煌镇,辖酒泉军、晋昌戍、乐涫戍。辖境包括酒泉。
北魏孝明帝时(516—518年),罢镇置瓜州于敦煌,旋改义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复改设瓜州。领敦煌、寿昌、酒泉、玉门、常乐(宜禾县改置)、会稽等六郡。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东西魏分立,敦煌及河西地区当时属西魏统辖。
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年),升效谷县为郡。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并寿昌、效谷、敦煌三郡为敦煌郡,改晋昌郡为永兴郡;又并敦煌、鸣沙、平康、效谷、东乡、龙勒六县为鸣沙县。
隋代
旧置瓜州。大业三年(607)置敦煌郡,改鸣沙县为敦煌县。
大业十三年(617),凉州司马李轨起兵占领张掖、敦煌、西平等地,于大业十三年(618)称“大凉皇帝”,占据凉州各地,改元“安乐”,敦煌属李轨统治。
唐代:武德二年(619年),设瓜州(治所敦煌)。
武德五年(622年),敦煌更名西沙州,领敦煌、寿昌二县。
贞观七年(633年),西沙州去“西”字称沙州。
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称敦煌郡。
乾元元年(758年),又复称沙州。
大历元年(766年)五月,河西节度使徙镇沙州,沙州升格为中都督府。
吐蕃统治时期
唐贞元二年(786年),敦煌被吐蕃军攻陷占领,改沙州原有的建制为吐蕃建制,取消了河西节度使、州、县、乡、里的体制。吐蕃统治时期(786—848年),置瓜州大节度府,辖瓜沙二州,沙州分为十三部落。


归义军时期
月牙泉:唐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归唐。
大中五年(851年)在沙州设立归义军,张议潮为节度使,领有河西诸州。归义军节度使府是河西政权的中心,设在沙州的敦煌县城内。在瓜州,下设晋昌、常乐二县;沙州下设敦煌、寿昌二县。各州长官为刺史。县下设吏,也叫六曹。归义军衙署当时是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衙署内有旌节堂、政事厅(名常定楼,又名延定楼),衙署附近有中馆、甲仗库、军资库、宴设库、烟火仓司、军粮大仓、九眼仓等。
天祐三年(906年),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敦煌城为王都。以境在西陲,有金鞍山,故名。号称拥瓜、沙、肃、鄯、河、兰、岷、廓八州地,实际控制瓜、沙二州。
天佑元年(904年),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
天佑三年(906年)春,复用“天复”年号,称“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铸“金山白衣王”印,依唐宰相六部制署置百官。时回鹘已据甘州,阻断归义军入唐交通,进逼瓜、沙。张承奉以恢复其祖张议潮十一州版图为志,与回鹘连年战争。后以国力虚耗,无力再战。于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求和,与回鹘订立城下之盟,以沙州百姓的名义上书回鹘可汗,约为父子之国,“可汗是父,天子是子”。西汉金山国和白衣天子降格为“西汉燉煌国”和“燉煌王”。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曹议金废金山国,去王号仍称归义军节度使,镇沙州,子孙相继至宋。归义军曹氏还在通向南出吐谷浑、吐蕃要路的敦煌县南子亭镇设置紫亭县(今党河上游肃北党城湾古城年)。
宋代:建隆二年(961年),曹元忠以州归于宋。
景祐三年(1036年)秋七月,李元昊攻取瓜、沙、肃三州。西夏尽有河西之地。旋被沙州回鹘赶走。沙州回鹘统治敦煌约30年。
治平三年(1066年),西夏再次占领敦煌,置沙州、瓜州二监军司。 

成吉思汗二十三年(1228年)三月,蒙古破沙州,以沙州隶八都大王,瓜、沙州废。
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立沙州、瓜州。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沙州为沙州路总管府,下辖瓜州,隶甘肃省行中书省。
大德七年(1303年)“以蒙古军万人于瓜、沙二州分镇险隘,立屯田以供军实”。
终元之世,瓜沙地区一直为军屯区域。
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攻克瓜、沙二州,沙州遂为明朝所统辖。
敦煌壁画
永乐二年(1404年),设立沙州卫,以蒙古后裔统辖。
成化十五年(1479年),在沙州故城置罕东左卫,仍以蒙古后裔占据。
正德十年(1515年),吐蕃进攻沙州,后为吐蕃所统辖。
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立沙州所。
雍正三年(1725年),升沙州所为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沙州卫改为敦煌县,设知县署、沙州守备署,隶安西直隶州。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敦煌县隶属安肃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敦煌属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9月28日,敦煌和平解放;同年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分区。
1955年10月,酒泉、张掖、武威三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敦煌县属张掖专区。
1961年,恢复酒泉地区,敦煌县仍属酒泉地区。
1987年9月28日,改为县级市。
2002年,敦煌市属甘肃省直辖,酒泉市代管。“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危峰东峙、党水北流、月泉晓彻、古城晚眺、绣壤春耕、沙岭晴鸣”,被称为“敦煌八景”。敦煌、平遥、凤凰古城、九寨沟与乌镇、丽江古城、水墨婺源和新疆布尔津白哈巴村共同评为蜜月必去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
莫高窟


又称“千佛洞”,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千米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鸣沙山
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千米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最高海拔1715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


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地处敦煌西200千米处,分布区长宽各10千米,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千米。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玉门关


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阳关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千米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名扬千古。
三危山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三危山东西数十里,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称碑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

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提供如如下信息 1、支付凭证截图 2、下载页面的网址或者截图 3、在本网站上注册的账号(如果没有账号,建议使用QQ邮箱注册一个账号,以便我们将相应的积分充值到您的账户上)

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APP或城通网盘软件APP下载。 若排除这种情况,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或联络我们,联系方式QQ:2879219949 邮箱2879219949@qq.com。 密码见括号内,不包括括号(http://361tsg.com)或(361tsg)或资源说明。 如果发生错误,一般是两种可能: 第一、密码的前后是不是输入了空格,解决方案检查密码重新解压。 第二、下载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解决方案重新下载 第三、如仍有问题请参考如下教程 https://361tsg.net/jieyawenti

网络资源属于虚拟商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传播性,一旦授予,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换货要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