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本书以人和哺乳动物器官生理学为主干,介绍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不同进化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中动物生理机能的差异,以及某些重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以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学习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生理学》第一版于198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经全面修订199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再次修订,并新增人体的免疫机能和人类的生死机能两章,全书共16章,插图丰富,文字流畅,便于自学。《动物生理学》可作综合大学生物学系基础课动物生理学课程及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医药、农牧院校师生及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 下载参考地址:

  • 动物生理学(第三版) 陈守良编着.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目录

    第一章 细胞膜的结构与转运机能
    1.1 细胞膜
    1.2 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1.3 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1.4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1.5 细胞膜之间的连接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2.1 生物的应激性与可兴奋细胞和组织的兴奋性
    2.2 引起兴奋的刺激
    2.3 刺激的要素
    2.4 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2.5 生物电的发现
    2.6 神经干的损伤电位与动作电位
    2.7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2.8 兴奋的膜学说
    2.9 离子学说
    2.10 神经冲动在轴突上的传导
    第三章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1 神经肌肉之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3.2 终板电位与小终板电位
    3.3 去极化释放耦联
    3.4 逆转电位
    3.5 乙酰胆碱受体与通道
    3.6 神经肌肉接点突触传递过程概述
    第四章 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4.1 骨骼肌的结构与肌原纤维的亚显微结构
    4.2 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
    4.3 兴奋收缩耦联
    4.4 神经肌肉兴奋过程概述
    4.5 肌肉的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4.6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4.7 躯体的杠杆活动
    4.8 肌肉的能量转换
    4.9 平滑肌的结构与机能特点
    4.10 昆虫的原纤维肌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5.1 食物的消化与消化管的结构
    5.2 消化管的运动及其调节
    5.3 消化液的分泌
    5.4 消化液分泌的调节
    5.5 小肠的吸收机能
    5.6 肝脏的机能
    第六章 血液的机能
    6.1 体液与血液
    6.2 血液的机能
    6.3 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6.4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
    6.5 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第七章 血液循环
    7.1 血液循环与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历史意义
    7.2 血液循环的进化
    7.3 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
    7.4 心动周期的力学变化
    7.5 心输出量及其调节
    7.6 血流动力学
    7.7 血管系统各部分的特性与压力梯度
    7.8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7.9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
    7.10 心血管系统的体液调节
    7.11 外周循环的局部控制
    8.1 内呼吸与外呼吸
    8.2 人的呼吸器官与通气
    第八章 呼吸
    8.3 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
    8.4 呼吸的神经调节与化学调节
    8.5 脊椎动物呼吸器官与呼吸机能的演变
    8.6 昆虫的呼吸
    8.7 呼吸-血液循环的适应
    第九章 能量转换与体温调节
    9.1 能量转换
    9.2 代谢率的测定
    9.3 基础代谢率
    9.4 体温调节
    9.5 变温动物与异温动物对体温的调节控制
    第十章 渗透调节与排泄
    10.1 渗透调节的意义
    10.2 渗透调节器官
    10.3 脊椎动物肾的结构与尿生成
    10.4 尿渗透压的调节
    10.5 脊椎动物的其他渗透调节器官
    10.6 脊椎动物含氮废物的排泄
    第十一章 内分泌-激素调节
    11.1 甲状腺
    11.2 下丘脑与垂体
    11.3 肾上腺:髓质与皮质
    11.4 胰腺、甲状旁腺与胃肠
    11.5 激素作用的机制
    11.6 无脊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与感觉器官
    12.1 神经系统机能概述
    12.2 感觉过程的一般原理
    12.3 化学感受性
    12.4 机械感受性
    12.5 哺乳动物的声音感受器与听觉
    12.6 哺乳动物的光感受器与视觉
    12.7 其他的感受机能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的运动机能
    13.1 神经元学说
    13.2 神经元
    13.3 神经突触
    13.4 突触电位
    13.5 突触整合与神经回路
    13.6 神经系统的进化
    13.7 反射
    13.8 高级中枢对脊髓反射的影响
    13.9 大脑两半球的躯体运动机能
    13.10 神经系统的内脏机能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14.1 脊椎动物脑的进化
    14.2 大脑皮层的机能
    14.3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14.4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14.5 睡眠与觉醒
    第十五章 人体的免疫机能
    15.1 淋巴系统
    15.2 体表屏障
    15.3 非特异性反应
    15.4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15.5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第十六章 人类的生殖机能
    16.1 性分化的生物学意义
    16.2 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16.3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16.4 人类胚胎的发育
    中英名词索引
    中英人名索引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