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的编年体史料长编《明实录》,凡二千九百六十五卷, 一千六百余万字,由明历期史宣胡广導摄條而成.透一诲篇巨制, 是我国古代曳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我国古代的史官制度,源诸夏商,逮及两汉,臻于完备。汉 代以降,历朝都有史官专司记乗皇帝毎日言行,称作“起居注 唐代,始有宰相自撰“时政记勺 宪宗时,又令史官逐日撰写有关 朝政事务的“日历”,亦称“日录七 束以后,更命著作師,齋起 居注、时政记编撰0日历七起居注和日历妁为集修实录的准备阶 段,实录修成后,其书亦即焚毁.然而,此前南北朝粱时,已有 載籍気作“实景”的。《隋书•轻籍志》著录:“ 4梁皇帝实录》三 卷,周兴的撰,记武帝事。《梁皇帝实录》五卷,莱中书郎谢吴摆, 记元帝事了可惜二书旱佚,内容体例均无可考。自唐设史馆开始, 凡新君即位,就要救令史臣以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录 等书为依据.加以,汇总损益,纂修1部前一里帝的編年史,称为 “实录七此例一开,历朝递修实录便成定*!•实录由于度藏宮府, 卷帙浩繁,本不易行之久远,况且改期換代,兵炎交加,遂使实 录亡佚残缺者不可胜计.当今能全部为世人所见的实录,惟《明 实录》、《清实录》二部而已.
明沿旧制,设曾林院,宣修撰、编修、检讨等史官,负责撰 修国史。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又建立起颇为完备的 官方档案收藏保存制度:凡起居注,“纪言纪車,蔵之金匮,是为 实录勺“凡诸答录圣旨及奏事簿籍,纪载时政,可以毒法后世 者”,都按照会£体例,以类相从,条录成书,叫做“钦录簿”,由 各台、省、府设量铜柜,分别储存(《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 七七)。一俟新君丽位;辄敕命勋臣充监修官,阁臣充总栽官,督 率翰林史官凭齋这些档案资料,纂修先君实录。实录修成之后,依 例精钞正副两本。正本原藏官内,嘉埼年间星史康建成后,正本 遂移存于皂史宸。副本则箴内阁,学于翰林院典籍。实录底稿随 即于太液池衅捷毀,以示禁密。明代二百多年中,先后修撰了自 太祖至熹宗共十五期十三部实录(建文朝附于《太祖实录》;景泰 朝附于《英宗实录》),近三千卷°此外,另有《亲祯实录》十七 卷,署者不明,而《棄祯长编》,则是清初撰修《明史》时补辑的, 现存残本不足七十卷。
实录作为一代官方史料总汇,其体例较为严密、完善,其内 容异當浩繁。《明实录》与历代实录一样,体栽系编年体史料“长 编",年经月绵,将董旻事件分别归属,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 月系时,以时系年J但于书历朝肇始之甘卷时,多追记皇帝继统 前行事;栽落王、大臣之死时,则附记其小传于次•《明实录》包 罗宏雷,凡涉及历史亭件、政治设施、军事行动、经济拎施、中 外交往、民族关系、自然灾祥、社会现状,乃至帝王好丧、生子 命名、祭祀、营造等等,都有详伽记录8从诏令奏议、百司畫要 案牍到人物生平事迹,也要选載。这样完整丰富的资料保存至今, 对史学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明实录》在撰修址程中和援成以后,明清两代史家曾纷纷加 以评论,《明实录》的价值,言人人殊。死抑者,则指责它取材但 凭吏牍,立传但纪迁耀,內容支高顼碎,轻童失宜,掩非饰过,曲 笔良多,甚至斥为无史,専信者,则“于有明十五期之《实录》几 能成诵”,表示对它不敢有一盲一事之遗・云云。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