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时代精神本性,标识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哲学 的民族文化特色,显示出生命智慧的空间向量。只有将二者有 机结合起来,才能具体而真实地领略人道脉冲的逻辑旋律,才 能系统而深切地悟解人文创造的历史意蕴。
陆九渊的心智哲学,创立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代,定位在中华民族文化从分到合的发展阶段。因此,要 完整而准确地把握陆学的社会历史使命,客观而恰当地评析 其学术文化价值,我们必须采取迂回策略,沿着传统哲学的故 道,追溯到距今约千年的两宋时期,诚挚地体会时代精神的深 沉忧患,虔敬地倾听民族文化的急促呐喊。
陆九渊评传
一、封建社会的结构危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久必治,治久必乱,这一准周期性 的社会结构震荡,似乎早已成r封建土朝无法摆脱的政治命 运、在劫难逃的文明定数,当社会形态处于上升过程,这-震 荡是揺篮,似春雨,促使封建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当其 处于下降过程,这一震荡似秋霜,如坟墓.伴随君主专制逐渐 走向衰败和没落。
发展到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业已走完了前半段辉煌 的腾达之路,幵始步入后半段暗淡的陨落之途’标志这,重大 转折降临的历史征兆是:与秦汉,隋唐统一相随而来的,是中 国的富庶、强大和鼎盛;而与赵宋王朝统一结伴而至的,却是 中国的贫乏、软弱和衰竭’
要窥探岀其中的转换机制和变易原理,我们就必须透过 治乱与分合的双重循环,深入到封建社会躯体内部,确诊其潜 在的结构危机。
<-)农蟒自然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别具特色的生态珏境,使生存.栖 息和繁衍于东亚福地的华夏民族,率先冲出茹毛饮血、结绳记 事的蒙昧时代,最早跨入男耕女织、道法自然的封建时代,成 为农业文明的先驱。
中国封建社会以农立国,农耕自然经济是其赖以生存的 命脉和得以发展的基础。然而,这种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和绵
延不绝的经济结构系统,却始终潜伏着三重危机:一是中原地 区农耕生产方式与北方地区游牧生产方式之间的长期对垒, 彼此存在着侵扰与反侵扰、抢劫与反抢劫以及掠夺与反掠夺 的拉锯式对抗;二是农村地区小农业经营方式与城镇地区手 工业经营方式之间的分化离异,相与发生着人员、资金和技术 上的转移性竟争;三是作为政教砥柱的自然经济形态与作为 财贸支撑的商品经济形态之间的本末冲撞,不断重演着抑制 与反抑制、隔离与反隔离以及垄断与反垄断的融突化较量。在 汉唐盛世,这些潜在危机虽不时地有所表露,但强大而统一的 中央政权能够居安思危,积极防范,主动调解,因而没有全面 爆发,未能阻碍社会经济逐步富裕和民族文化日趋繁荣的升 腾大势。经过唐末五代百余年的剧烈震荡.发展到两宋时期, 这三重危机同时激化,一时间竟成了不可救药的顽症和痼疾。
1-农耕生产方式与游牧生产方式的南北对峙
中国的农业文明,同时发祥于黄河、长江南北两大流域。 由于黄河流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冲积平原和覆盖面积, 细腻、疏松而肥沃的黄土地,又极适宜于旱地作物的栽培与简 单农具的操作,因此,农耕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中 原地区)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然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黄河流域的农耕生产,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在赵宋王朝统治中国的320年间,北方又有四个强大的 游牧民族先后崛起,以简约化的发展方式,很快完成了由部落 奴隶制向宗法封建制的历史过渡,相继对中原地区展开了猛 烈的军事进攻。
首先对北宋政权发难的游牧民族,是兴起于东北和内蒙 古地区的契丹族。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