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诗词对杜诗的接受与融通
作 者 : 贾琪
学位授予单位 : 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张中宇
学位年度 : 2017
关键词 : 苏轼;诗词;杜甫;接受;融通
摘 要 : 清代诗人宋湘说苏轼“一生心醉陶彭泽,暗地师资杜少陵”,点明苏轼虽追慕陶渊明,但苏诗的底色是学杜甫,因此,苏轼对杜甫有着深层的接受。本文以苏轼诗词对杜甫的接受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苏轼对杜诗的接受与融通、继承与超越。从接受背景来看,北宋特殊的政治环境,北宋文人学杜、尊杜的文学环境为苏轼接受杜甫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忠君爱国思想贯穿一生,苏轼的家庭及成长经历决定了其与杜甫有相同的志向。苏轼虽然在仕途上历经坎坷,一再地贬谪并没有消磨掉他的用世热情,他内心还是传统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又苏轼在一些诗中表达了与杜诗相同的情感,这种相通的品格和情感是苏轼接受杜甫的前提,这些构成了苏轼接受杜甫的个性因素。讨论苏轼诗词对杜诗的接受与融通,如果苏轼及其诗词与杜诗无甚关联,这一命题就不足以成立。因此,以苏轼的诗词文本为基础,分析苏轼诗词与杜诗的关联,主要体现在苏轼诗词化用杜诗、意象意境创造、效法杜诗律法等几个方面。从文学接受的终点来追溯影响的源头,苏轼诗词与杜诗颇有渊源,杜诗是苏轼创作的源头之一。从苏轼对杜诗的批评阐释可以看出苏轼尤为注重杜诗的现实因素,苏诗中不少社会写实诗有杜诗之痕迹,又苏轼作词,“以诗为词”,扩大词的功能,其词关注现实,拓展词境,亦沾染了杜诗的气概。杜诗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但不少杜诗具有囊括古今、气势壮大的特点,是隐含的豪迈,对苏词豪放风格有积极的影响。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