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7版)是一本从心理学观点来探讨犯罪问题的教科书。《犯罪心理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综述了当前全新的研究成果,深入讨论了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分析了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

  • 下载参考地址:

  • 犯罪心理学.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书籍作者:(美)巴特尔

    书籍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书籍页数:427

    书籍ISBN:9787501967940

    编辑推荐

      《犯罪心理学》(第7版)作者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对待复杂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对犯罪问题作简单、片面和武断的结论。《犯罪心理学》可供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犯罪行为导论

    犯罪理论的人性观

    犯罪学的观点

    犯罪行为的界定

    联邦调查局的报告系统

    自我报告研究

    被害调查

    本书的焦点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发展性因素

    青少年司法简史

    青少年犯罪的定义

    青少年犯罪的性质和范围

    校园犯罪

    严重的青少年犯罪

    社会冒险因素

    心理冒险因素

    智力与青少年犯罪

    性别与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总结和结论

    第三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因素

    天生犯罪人

    体型与犯罪

    双生子研究

    收养研究

    Eysenck的人格和犯罪理论

    总结和结论

    第四章 精神病态:生物心理因素的一个研究焦点

    历史背景

    行为描述

    犯罪型精神病态

    精神病态的心理测量

    再犯率

    治疗和康复策略

    女性精神病态

    人种,种族差别

    青少年精神病态

    心理生理上的差异

    精神病态者的童年

    总结和结论

    第五章 犯罪行为的起源:学习和情境因素

    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

    挫折引发犯罪

    犯罪行为的情境促发和调节

    总结和结论

    第六章 犯罪与精神障碍

    对精神疾病的界定

    精神障碍与暴力犯罪

    患有精神障碍的被告人和罪犯

    作为特殊辩护的精神障碍

    危险性与风险评估

    总结和结论

    第七章 人类的攻击和暴力

    攻击的定义

    攻击理论

    攻击的认知模型

    外显和隐蔽的攻击行为

    环境因素

    大众传媒的影响

    被害者引发的攻击行为

    攻击的生理因素

    总结和结论

    第八章 杀人、伤害与家庭暴力

    定义

    杀人犯罪的社会学相关因素

    伤害的社会学相关因素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理论解释

    家庭暴力的终止

    总结和结论

    第九章 聚焦刑事杀人犯罪

    调查方法

    画像

    多重谋杀犯

    系列谋杀犯

    大宗谋杀犯

    恐怖主义

    一般暴力犯罪的心理因素

    认知性自我调节和暴力

    去个性化和群体暴力

    总结和结论

    第十章 性犯罪

    性犯罪的相关立法

    强奸

    恋童癖

    暴露癖

    窥阴癖和恋物癖

    对性罪犯的治疗

    总结和结论

    第十一章 经济犯罪、公共秩序犯罪和其他犯罪

    入室行窃

    盗窃与机动车盗窃

    欺诈与盗用身份

    商店行窃

    卖淫

    抢劫

    白领与职务犯罪

    网络犯罪

    劫持人质

    纵火罪

    爆炸案

    总结和结论

    第十二章 毒品与犯罪

    毒品的主要种类

    迷幻剂:大麻

    兴奋剂

    麻醉剂毒品

    镇静剂

    总结和结论

    第十三章 矫正心理学

    矫正心理学的职业生涯

    矫正系统

    惩罚罪犯的社会考量

    分类和预测

    监禁的心理效应

    治疗和康复

    总结和结论

    精彩书摘

      警察与精神障碍患者

      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研究者特别注重对执法者与精神障碍者间的互动作研究。一篇关于已出院的精神病患者犯罪行为的早期文献极具启发性。Rabkin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论述了已出院精神病患者的被捕率高于普通人,尤其是因为攻击性的行为。对于这种被捕率的不均衡,Rabkin提出两种解释:第一,有一小部分精神病患者在住院之前就有过犯罪记录,一出院他们就继续了反社会的行为方式,正是这些惯犯显著地提高了精神病患者的被捕率。事实上,无犯罪史的出院患者比普通人的被捕率还低。第二,从精神病院出院的罪犯大部分被诊断为酗酒、药物成瘾或反社会人格障碍,这在研究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酗酒和药物成瘾不属于严重和典型的精神障碍,因此成瘾障碍一直是传统精神障碍的边缘地带。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如果找不到其他方法来评判反社会行为,就会把违法犯罪的人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Rabkin发现,如果将酗酒、药物成瘾和反社会人格这三类排除在外,无犯罪史的精神病患者出院后的被捕率与普通人群就可以等量齐观了。“对于有被捕史的、被初步诊断为药物滥用和人格障碍的患者要单独考虑,其余的患者比普通人的风险性还小”。

    • 下载参考地址:

    • 犯罪心理学.pdf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