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温病的共同点,均为外感热病。 伤寒和温病的不同点,归纳综合如下: 病因学: 伤寒主要感受寒邪、风邪。 温病主要感受温热和湿热病邪。

病机学:

伤寒始于足太阳经,寒邪由肌肤毛孔而入,按六经传变,伤寒易伤阳。

温病始于手太阴经,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按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温病易耗阴。

症状学:

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早期鉴别要点,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体炎症;舌尖赤;尿微黄者为温病。咽喉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舌质淡,尿清长者为伤寒。可供临床参考。

治疗学:

伤寒汗不厌早,下不嫌迟,重在误下,伤寒下法必须待表症全无,一下即可,不可常用,伤寒晚期多亡阳,用回阳救逆法,伤寒有救逆汤。治疗步步护其阳。

温病汗不嫌迟,下不厌早,重在误汗,温病下法不必待表症全无,兼里症即可用下法,直至病退方止,温病易陷心包,有芳香开窍之法,温病有开窍三宝;耗津伤阴有滋阴生津保液法。治疗时时护其阴。

总之,要“认证无差”,吴鞠通云:“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叶天士云:“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和温病属性不同,治疗迥然有别。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