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九一八事变,大家都会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扼腕长叹。虽然后来张学良站出来澄清,说当时下不抵抗命令的其实是他自己,不关蒋介石的事,但谁都知道,张学良对蒋介石言听计从,他选择不抵抗,其实也是蒋介石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外交政策。

实际上,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日本会真的打响那一枪,不光蒋介石和张学良想不到,甚至连日本国内的高层都想不到。

361图书馆--wpsCD06.tmp_.png">wpsCD06.tmp

就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几天,蒋介石还在跟日本的陆军高层谈判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且,在之前的几年中,蒋介石跟日本的陆军高层一直联系密切,日本甚至已经成了中国的第一大武器采购国。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根本不是现在人想象的那样对立,虽然也经常会有一些小摩擦,但在高层看来,根本不需要过问。

因此,当九一八之夜关东军打响第一枪的时候,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都没有在意,因为类似的事件以前也发生过。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这次关东军竟然来了真的。真的,连日本国内的高层都没想到。这一点都不夸张,就像当时的中国一样,蒋介石虽然在实力上是老大,但政府内也分很多派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干扰。日本国内的陆军与海军,军界与政界,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关东军的举动,其实只是关东军在擅作主张。只是在看到关东军越搞越大,利益也越来越大的时候,日本的高层才默许了他们的行动。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在晚年时,张学良曾这样解释:“你责备我不抵抗,我不承认,责备我对日本这件事情判断错误,那我承认。我自己考虑,日本不可能这样做,军人要这样做,(日本)政府也会要控制它。……我不能不承认我对日本的判断是判断错了。”

361图书馆--wpsCD36.tmp_.png">wpsCD36.tmp

刚才说了,当时的中国存在很多派系,蒋介石实力最强,自然也引起了其他派系的敌视。因此,当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其他派系迅速抓住了这个把柄,向蒋介石发难。

就在九一八事变前4个月,胡派(胡汉民)、汪派(汪精卫)、桂系(李宗仁)、粤系(陈济棠)、太子党(孙科)联手,在广州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推举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跟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一传出,全国上下顿时掀起了一场爱国热潮,广州政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击蒋介石的机会,发动所有力量声讨蒋介石,痛斥他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外忧内困,便毅然发出了“率师北进,与倭寇决战”的计划。可惜,这个计划被南京政府给否决了。

有些读者可能会非常惋惜:如果当时蒋介石真的“率师北进,与倭寇决战”,该是多么的大快人心啊!但是且慢,蒋介石之所以发出这样的信息,其实并不是他真实的想法,而是以退为进,用提出这样的计划,来消解掉外界的质疑,同时,他也深知,南京政府的元老们都不是热血青年,肯定不会同意这样冒险的计划。

361图书馆--wpsCD56.tmp_.png">wpsCD56.tmp

战争毕竟不是游戏,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就冲上去跟敌人硬拼,战争,比的是双方的综合国力,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跟强大的日本根本没法比,如果这个时候贸然开战,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

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诚还遗憾地说,如果能再给中国争取两到三年的和平发展时间,我们就不会怕日本人了。

蒋介石虽然想到了这个妙招,但广州政府那些大人物们也都不是吃素的,哪能让他这么轻易就躲过去,于是继续向他发难。蒋介石被逼无奈,只好引咎辞职,宣布下野。

现在很多人看历史,都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提起九一八事变,就痛斥蒋介石与张学良的不抵抗,却根本不知道当时的局势究竟如何,根本不去考虑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样的人,只是在看热闹而已。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